欢迎访问“莆田新城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莆田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等本地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健康快讯)空巢老人跌倒在家陷昏迷紧急抢救助康复

(健康快讯)空巢老人跌倒在家陷昏迷紧急抢救助康复

来源:莆田新城网作者:濯昊英更新时间:2020-11-04 21:48:02 阅读:

本篇文章1113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石家庄10月18日电(记者许)河北省新河县公园内,一尊庄严的将军铜像矗立。他穿着制服,深邃的眼睛凝视着前方。从前有一首诗说:“做一个有诚意、勇敢、了解党的寺庙军队。”这就是董振堂,宁都起义的重要领导人,长征中的铁流卫士。

董振堂:长征中的铁流后卫(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董振堂1895年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年轻又聪明,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他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并因其突出的军事功绩从排长晋升为师长。1930年,中原战争结束后,他被国民革命军收编为26路军第73旅旅长。

董振堂:长征中的铁流后卫(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1931年,董振堂被调往江西“剿共”。“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出国前留在国内”的政策,思想越来越倾向于革命。同年12月14日,和纪率领26路军一万七千多名官兵举行宁都起义,宣布加入红军,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董振堂:长征中的铁流后卫(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起义部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董振堂曾担任兵团副司令员和第十三军司令员,后来又担任红五军团长。曾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并获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发的红旗奖章。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董振堂:长征中的铁流后卫(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1934年10月,董振堂率部参加长征,红五军担任了最艰巨的警卫任务,多次完成了阻击国民党军队的任务,为保证中央红军主力北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使红五军获得了“铁流警卫队”的光荣称号。

董振堂:长征中的铁流后卫(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1935年6月,第一、第四军会师后,第五军改名为第五军,董振堂任司令员。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红五军并入西路军,向宁夏、甘肃、新疆进发。1937年1月12日,董振堂率部在甘肃省高台县与敌人进行了六七次血战。战斗结束时,他射出一颗子弹,于20日英勇牺牲。42岁的时候。

董振堂:长征中的铁流后卫(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董振堂是死于红军的最高级别的将军之一。中共中央在陕西省宝塔山下举行了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毛泽东这样评价他:“路遥懂得马力,董振堂是一个坚决革命的同志。”

董振堂:长征中的铁流后卫(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为了纪念董振堂,新河县有唐镇公园、唐镇中学和董振堂纪念馆。董振堂纪念馆建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和甘肃高台烈士陵园。董振堂纪念馆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每年有20万人来参观机构、学校和游客。

董振堂:长征中的铁流后卫(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纪念馆离我家很近。如果有空,我会骑着自行车去看和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他们不怕战争中的流血和牺牲。革命烈士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的平静生活。作为新河县的一名普通干部,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继承他们的精神,努力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新河县财政局的工作人员程增涛说。

董振堂:长征中的铁流后卫(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河位于九河的下游,九河因漳河和滏阳河的汇合而得名。现在,在董振堂祖先的墓旁,清澈的河水仍在静静地流淌,似乎在无言地诉说着英雄们的记忆。

董振堂:长征中的铁流后卫(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9日09版)

标题:(健康快讯)空巢老人跌倒在家陷昏迷紧急抢救助康复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莆田新城网介绍

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地方门户网站,为300多万莆田人提供快速、贴心、有效的城市生活服务的新媒体平台和网上家园。主要有新闻、人才、房产、家居、装修、交友、婚嫁、母婴、教育、家园 版块 等。网站秉承着“关注生活、关爱生命、互动交流、共享资源”的理念,从一个地方论坛发展到现在极具人气的地方门户网站。不断的向海内外提供最丰富、最全面、最权威的新闻和莆田新闻资讯。网站还注重对妈祖文化、莆仙戏曲、乡土音乐等地域文化的传播,强化教育、就业、健康、旅游、购房等生活资讯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音频、视频服务功能,满足大家对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多元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