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莆田新城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莆田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等本地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健康快讯)健康谣言泛滥朋友圈 五成与死亡焦虑相关

(健康快讯)健康谣言泛滥朋友圈 五成与死亡焦虑相关

来源:莆田新城网作者:濯昊英更新时间:2020-11-07 02:39:01 阅读:

本篇文章4247字,读完约11分钟

现在微信朋友圈最流行的是什么,养生,“鸡汤”还是八卦?日前一份分析报告显示,“谣言”的热门话题为:养生与疾病,其中“保健食品安全”等带有死亡焦虑的谣言占55%。

据业内人士透露,伪科学信息满天飞,微信朋友圈成为健康谣言的重灾区。戳穿朋友圈的伪科学,需要管理部门、新媒体、用户共同努力。

年龄越大,越爱去卫生站

目前,微信官方账户中的各种健康信息正在被陆续推送。一条健康信息的阅读量从几百人到上万人不等。

“生病时吃对水果”,“人体排毒周期”,“每天喝几杯水”...张女士第一次有微信账号的时候,就成了保健帖的跟随者,订阅了几个保健微信官方账号。基本上每个帖子她都要看到。如果你看到适合自己的,你就自己实验。但时间长了,张女士渐渐发现,这些卫生站让她有点乱。很多卫生站互相冲突。“有些帖子说吃这些食物可以降低血糖。换了一个帖子后,他们说吃这些可能对人体有副作用。不知道吃什么,感觉很纠结。”张女士说。

(健康快讯)健康谣言泛滥朋友圈 五成与死亡焦虑相关

微信朋友圈也有很多人分享健康文章。健康问题越常见的是颈椎病、减肥、美容,相关文章越多。很多文章声称坚持某种运动或者每天吃某种食物可以治愈某种疾病;还有各种科普帖把常识当蝎子。比如左耳接电话比较安全,晚上不洗澡;在一些文章的最后,介绍了一些保健品,声称它们收集了一些食物的精华,效果更好。

在一项随机调查中,记者发现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健康信息。同时,年龄较大的微信用户更愿意相信和转发此类信息,尤其是已婚有孩子的大龄女性是转发健康信息的主体。市民周女士说,家里有老人,也有年轻人。她通常特别注意健康饮食。看微信学习健康知识非常方便。

但记者注意到,市民很少主动鉴别健康信息的真实性,基本不主动求证,更不用说举报谣言了。

50%的谣言与死亡焦虑有关

微信朋友圈有多少健康贴广为流传?

日前,中山大学大数据通信实验室推出新一期微信谣言分析报告。该报告分析了2015年4月10日至6月5日报道的100大谣言,包括微信官方账号600篇文章。排名靠前的谣言有:养生、疾病、金钱、人身安全、政治、政策相关、社会秩序、求助,其中55%是“保健食品安全”等带有死亡焦虑的谣言。

报道称,养生和疾病主题的谣言有能力引起读者的恐慌和死亡焦虑。巧用“以口带病”的传统观念,近三分之一关于疾病与健康的谣言都与食品安全有关。在这些谣言中,疾病是由于吃了不健康的食物,如含有激素的牛奶而导致癌症;含有重金属和寄生虫的小龙虾;三翼或四翼突变鸡...而这些病从口入的谣言,抓住了吃货的心理。

同时调查发现,30%的谣言提到了癌症。由于其死亡率高、治疗过程痛苦、病因复杂,癌症已成为简单易用的谣言杀手。另一方面,谣言也以防癌为诱饵,趁机卖净水器和保险。谣言经常利用身边常见的食品作为陷阱,比如鸡蛋、牛奶、西瓜、蒸锅、肥皂等。这些平时用了就不去想的东西,突然变成了致命的毒药。

很多谣言通常都是冒充专家,比如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加拿大肿瘤学家等。,然后说服读者相信他们。与此同时,这些谣言似乎也广为人知,因为它们被小心翼翼地包装上了专业术语,以及激素刺激技术、抗生素、硫化促进剂等专业术语的使用。

食品安全信息交流中心的专家阮表示,许多以科学养生为幌子的谣言说服了许多网民,尤其是中老年网民,并通过微信等平台传播。看似科学的实验或结论,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观念乃至生活观念,同时也为标榜健康的谣言创造了机会。

谣言背后可能有利益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钟凯表示,每个人都热衷于在微信上传播所谓的健康帖子,主要是因为缺乏科学素养和对这些健康知识的理解不足。在国外,这种情况很少见。比如微信上广为流传的“苹果早上吃金,中午吃银,晚上吃砒霜”这种说法,根本没有依据。

事实上,一些造谣者背后往往有商业利益,很多微信官方账号通过造谣文章获得点击销售广告,甚至直接销售产品。业内也有人透露了微信广告推送的“潜规则”:一个拥有5万粉丝的微信官方账号,下一个头条图形的广告收费标准是1000-5000元,10万粉丝数是2000-1万元...在谣言和广告之间,目标和手段的因果关系已经确立,利益成为其内在动力。此外,一些企业利用微信谣言抹黑竞争对手,也是混在朋友圈里的。

(健康快讯)健康谣言泛滥朋友圈 五成与死亡焦虑相关

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教授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谣言经常利用公众对死亡和疾病的恐惧来制造噱头,传播虚假的健康知识。事实上,谣言和谣言往往是由强大的商业利益驱动的。很多微信官方账号都是通过谣言和文章直接卖广告甚至卖产品。

与精力充沛的造谣者相比,造谣者显然缺乏动力。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告诉记者,由于繁重的日常诊疗任务和撰写科研论文的需要,大多数医学专家没有时间撰写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虽然可能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但不纳入学术绩效考核体系,不会在行业内获得更高的声誉,也不会作为评定职称的指标。一个读百万的微信,并不会比一篇只有几十条引文的权威期刊论文更有效。有些谣言需要科学实验的支持,比如骨头汤补钙,但这样的基础实验是不会纳入科研评估的,科研人员缺乏从事这项工作的动力。”

(健康快讯)健康谣言泛滥朋友圈 五成与死亡焦虑相关

其实除了谣言数量少,质量也不容乐观。钟凯介绍说,写科普文章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一定的表达技巧。懂医学,文学素养好的人相对较少。

把握细节,识别健康谣言

所有涉及人身伤害或影响健康的问题,人们总是倾向于信任他们。专家表示,目前,公众的健康素养和网络素养亟待提高。转发前多思考多检查,看看文章来自哪里,证据链是否充分,是否有商业营销目的,往往可以切断谣言的传播链。

有网友表示,现在微博微信上传播的很多所谓健康知识看似合理,公众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很难辨别真伪。那么,微信上的健康谣言有什么特点呢?怎么区分?

首先,检查信息是否是旧帖子。健康谣言往往具有反复传播的特点。有些老帖子经常是改了之后再传播;另一种方法是看信息的来源和出处。证据来源不明、穿插广告、专业性不强、数据不客观的信息,基本可以判断为谣言。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发现,有些健康谣言通常会推荐一个公共微信号,有些甚至会附上保健项目的地址和电话。这是一些营销公司用于营销和利润推广的工具,利用人们对健康信息的关注进行推广。看到类似的信息,如果有明显的信息植入或者背景,不要轻易相信。用户也可以将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定位与发送的内容进行对比。比如房地产开发商转发医疗问题,显然没有权威的医疗账号可靠。

(健康快讯)健康谣言泛滥朋友圈 五成与死亡焦虑相关

此外,微信谣言样本数据库积累的种子量已经达到30万,可以覆盖60%的谣言。用户可以通过举报等方式参与谣言。,也可以关注“谣言过滤器”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及时了解被篡改的健康信息。

专家还建议政府、新媒体、用户共同努力,打破朋友圈的伪科学。在微信监管方面,政府要做好微信公众号备案工作,从媒体上监管微信的言论和传播内容,及时处理违规行为,促进媒体平台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措施,建立惩罚机制,加大违规成本,让每个微信公众号都能自觉停止谣言的传播。

上半年八大健康谣言

前几天,微信谣言中心上半年发布了“蒸锅水易致癌”、“大蒜识别废油”、“牙膏底部黑条不能用”、“各种食物一视同仁”、“自制果酶减肥美容”、“肉丸都是添加剂有害”、“坚果煮出来的水可以治糖尿病”、“转基因毒性”等8条谣言。微信表示,用户可能经常会在朋友圈看到亲戚朋友分享的各种生活健康常识。但这些“常识”都不那么靠谱。以上谣言已在微信谣言中心列出。

(健康快讯)健康谣言泛滥朋友圈 五成与死亡焦虑相关

谣言1:蒸锅水容易致癌

【误区】反复蒸馒头的剩余锅水,重金属和硝酸盐的浓度会增加,而硝酸盐会被加热分解成亚硝酸盐,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真相】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只有转化为亚硝胺才能致癌。但是转化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不需要开水就能生成。此外,只要水符合国家标准,硝酸盐含量很低,重复加热不会产生硝酸盐,根据空,对人体无害。

谣言2:大蒜鉴别废油

【误区】检测是否是非法食用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烹饪的时候放一个去皮的大蒜。如果大蒜变红,就使用非法食用油。此外,冷冻还可以方便非法食用油的检测。

【真相】这些方法很不靠谱,黄曲霉毒素接触大蒜会变色也没有科学依据。另外,废油中黄曲霉毒素即使合格,也不代表安全,冷冻检测法可能不仅“错”了好油,还“放过”了坏油。

谣言3:牙膏底部有个黑条,不能用

【八卦】牙膏底部的颜色条标识了牙膏的成分:绿色表示纯天然;红色表示一半是天然的,一半是化学的;黑色表示所有的化学成分,用黑条纹的牙膏表示吸毒。

【真相】牙膏不是按天然或化学成分分类的。牙膏底部的颜色只是生产线上的一个标记,是帮助牙膏切皮、印图案、电子眼质检校对的。

谚语4:各种食物混合在一起

【误区】一些常见的食物,如柿子和螃蟹、虾和水果、豆浆和鸡蛋等可以混合在一起,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和中毒。

【真相】营养界主流观点否定“食物等于食物”的说法。科学家们已经验证了常见的“食物相克”的兼容性,但没有一个成立。所谓的“香客”,大多是饮食不洁和极少数特殊过敏反应造成的,所以一般大众在生活中是不需要顾忌的。

谚语5:自制酵素瘦身美容

【误区】想减肥美容,可以在家自制果酶。

【道理】吃水果是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发挥水果对健康积极作用的方式。

谣言6:肉丸都是有害添加剂

【误区】现在很多肉丸的价格明显低于生肉,根本没有肉,是用淀粉和一些胶质物质和香精做成的。

【道理】商家企业一定要老老实实鉴别食材,千万不要装有肉没肉。然而,肉丸是否安全并不重要。无肉仿生肉丸多采用大豆蛋白和淀粉混合挤压而成,更适合需要控制体重、防三高的人群。

谚语7:用坚果烧开水可以治愈糖尿病

【误区】糖尿病已经消除。准备一些木瓜籽,荔枝核,圆肉骨,两大碗煎,中午晚上各吃一碗,甚至20双。大多数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真相】荔枝核降血糖活性的研究还处于动物药理学的初级阶段,不足以证明其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而且实验中使用的粉碎、提取等操作与家里简单的开水操作有很大的不同。如果糖尿病患者相信药物,并中断常规治疗,可能会加剧疾病的进展。

谣言8:转基因有毒

【误区】美国环境医学科学院发布报告称:“一些动物实验表明,食用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有严重风险”。

【真相】美国环境医学科学院委员会一直没有得到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的认可,该组织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存在争议。除了宣称转基因生物有毒外,它没有公布任何其他信息,可信度极低。传闻中提到的其他转基因危害早就被确认为谣言。(京华时报记者钱羽杨)

标题:(健康快讯)健康谣言泛滥朋友圈 五成与死亡焦虑相关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莆田新城网介绍

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地方门户网站,为300多万莆田人提供快速、贴心、有效的城市生活服务的新媒体平台和网上家园。主要有新闻、人才、房产、家居、装修、交友、婚嫁、母婴、教育、家园 版块 等。网站秉承着“关注生活、关爱生命、互动交流、共享资源”的理念,从一个地方论坛发展到现在极具人气的地方门户网站。不断的向海内外提供最丰富、最全面、最权威的新闻和莆田新闻资讯。网站还注重对妈祖文化、莆仙戏曲、乡土音乐等地域文化的传播,强化教育、就业、健康、旅游、购房等生活资讯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音频、视频服务功能,满足大家对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多元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