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莆田新城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莆田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等本地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莆田汽车 > (车讯)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完成 每条公路将有独立名称

(车讯)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完成 每条公路将有独立名称

来源:莆田新城网作者:濯昊英更新时间:2020-10-24 15:24:02 阅读:

本篇文章1314字,读完约3分钟

每条国道都有自己的名字

在过去的一年里,开车时,你会发现路标上的许多道路的名称和编号都在逐渐变化,变得更加清晰和科学。比如同一起止点之间有多条道路时,标志使用“双线”、“二次高速”等表述;再比如南京绕城高速和杭州绕城高速,本来都是编号为g2501,现在分别改为g2503和g2504。所有这些变化都源于交通部去年3月启动的全国公路网命名和编号调整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基本顺利完成。

(车讯)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完成 每条公路将有独立名称

昨天,在交通运输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周荣峰表示,日前完成了国道网命名号的调整,在国道和国道上新增或调整交通标志共28.3万个,实现了互联网和导航服务数据的同步更新。

确保平稳过渡

周荣峰介绍,去年3月,交通部正式启动全国公路网命名号调整工作。自实施一年半以来,共新增或调整交通标志28.3万个,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8.4万公里,新增或调整交通标志约7.6万个;普通国道里程约23.5万公里,新增或调整交通标志20.7万个。

据报道,这次调整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不是彻底改造。这项调整工作强调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规定了交通标志调整的必要和可选方案,避免大规模改造。二是保证平稳过渡,不乱阵脚。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此次调整对公众出行的影响,交通部已责成各省(区、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单位主动加强宣传,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和发布命名号码调整的路线和时间安排信息,消除误解。第三,配合导航系统。此次调整依托“图像识别ai算法”、“数字电子地图”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大规模海量路网数据的快速采集,构建了道路指路标志和移动互联网导航的协同引导系统,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车讯)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完成 每条公路将有独立名称

周荣峰表示,此次调整基本实现了既定的“四个一”目标。即构建统一、规范、清晰、完善的公路网识别系统;形成了一套技术先进、科学智能的数字化路网管理系统;建设公路信息服务立体网络,满足公众新的出行需求;它创造了一个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环境。

取消中英文混合编排

周荣峰表示,调整命名号后,司机在国道上行驶时会感受到以下便利:

第一,导向标志连续,道路得到更好的识别。在普通国道的重要路口,司机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数字标志,显示道路的编号和方向,沿路的里程碑会不断显示道路的里程桩号。

二是优化了编号规则,更容易理解。经过这次调整,城市周边的城市快速路数量已经全国统一,数量在全国独一无二;平行线编号和联络线、城市环线一样,采用全数字编码方式,取消中英文混合排列,如g1522代替g15w。

三是引导情报学,走得更准。在此次调整中,除了完善路线编号、行驶方向、控制位置、距离等信息外,还提出了多路径公路诱导、间接到达信息诱导、双标志信息诱导等方法。

第四,导航工具同步更新,使用更方便。在此次调整工作中,建立了适合我国驾驶员出行习惯的路网导航技术体系,高德等导航企业首次更新导航数据,确保导航广播与导航标志的协调。

“命名号调整后,每个城市的缠绕环都会有一个全国唯一的编号。每条国道都会有一个独立的名字。每一个重要的道路节点都会有明显的标志,让路上的每一个朋友都能清晰的识别出来。理解,工作,然后向右走。”(刘伟)

标题:(车讯)国家公路网命名编号调整完成 每条公路将有独立名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本地城市生活门户网站,莆田新城网所著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莆田新城网将予以删除。

莆田新城网推荐浏览

莆田新城网介绍

莆田新城网是福建莆田地区知名的地方门户网站,为300多万莆田人提供快速、贴心、有效的城市生活服务的新媒体平台和网上家园。主要有新闻、人才、房产、家居、装修、交友、婚嫁、母婴、教育、家园 版块 等。网站秉承着“关注生活、关爱生命、互动交流、共享资源”的理念,从一个地方论坛发展到现在极具人气的地方门户网站。不断的向海内外提供最丰富、最全面、最权威的新闻和资讯。网站还注重对妈祖文化、莆仙戏曲、乡土音乐等地域文化的传播,强化教育、就业、健康、旅游、购房等生活资讯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音频、视频服务功能,满足大家对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多元审美需求。